我们在12月底对BVMW的总经理Markus Jerger进行了采访。采访将刊登于《国际市场 》杂志。该杂志创立于1984年,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主管,其直属机构上海市电子商务促进中心(联合国贸易网络上海中心)主办,是一份传达政府声音、引导和帮助中外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宣传品牌、开展海内外合作的高端媒体平台。《国际市场》集外贸经济、电子商务、国内外投资、商务服务等相关领域背景透视、现状评析、信息交流、人物访谈、政策解读以及服务对接等功能于一体,是中国较有影响力的经济类综合杂志。
下方是采访报道:
问 1:中德两国中小企业合作的概况如何?
答 1:中小企业是中德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同时,中小企业是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力量。对于我们联合会而言,中德中小企业的合作正在十分积极并持续地发展。
问 2:两国中小企业合作的成绩如何?还有多少空白可以填补?
答 2:首先,我们两国都可以为迄今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中国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18 年,双边贸易额达到近 2000 亿欧元。德方主要出口机器、汽车、汽车配件、电气工程等。这些行业都是由中小企业的生产商或供应商主导的。近年来,我们联合会对中国的关注也有了大幅度的增加。会员企业与中国合作伙伴的合作几乎存在于所有经济领域且形式多样。从传统的贸易业务到两国的合资企业——各种形式都有着强劲的上升趋势。我相信,这儿还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和拓展潜力。
问 3.1:请介绍德国中小企业的特点
答 3.1:根据常用定义,德国的中小企业指所有雇员不超过 500 人,并且年销售额低于 5000 万欧元的公司。这适用于占比 99%,大约 350 万家公司。这些中小企业在每两欧里就能赚得一欧(净增加值),构成了德国工业和服务业的支柱。德国中小企业的一个决定性标准是,其公司是由业主管理的。德国中小企业非常重视研发,拥有很多自己的专利,专家和技术工人的比例也十 分高。全球约 2700 名 “隐形冠军 “中,有一半是德国的中小企业。综上所述,德国中小企业在技术、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方面都很专业。
问 3.2:介绍两国中小企业合作上德国所面临的困难
答 3.2:对德国企业而言,找到合适的中国商业伙伴并非易事。彼此间往往缺乏相互了解 的机会,以便在产品或项目的基础上发展合作。精确的计划和密集、持续的协调 对德国企业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经常看到,情况变化得十分快速且动态。此外, 在很多情况下,融资也是德国企业面对的一大难题。
问 3.3:介绍两国中小企业合作上中国所面临的困难
答 3.3: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情况。我认为,我们服务中心的同事能评估任何情况,因为 他们每天都在处理。
问 4.1:您认为两国中小企业的互补性如何?
答 4.1:公司是由人经营的。我觉得我们两国的人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如何在各 自的情形、区域、行业、市场上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对一种或另一种技术、一 种产品或一种式样的深耕和专注往往可以显现出来。作为一个每年在国内外举办 2000 多个活动和商务会议的联合会,我们为此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
问 4.2: 如何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合作?
答 4.2:作为联合会,我们在上海、北京、成都、常州等地建立了服务中心。它们与地方协 会机构等的关系都非常密切。优秀的工作人员和专家将协助企业家处理所有事务。 此外,我们在德国的柏林、汉堡和法兰克福也有相应的中国服务中心。我们很高兴,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中小企业来到德国并成为会员。这使我们能够 在德国为他们提供更好、更有针对性的支持。
问 5: 请介绍你们联合会的功能和优势,介绍联合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答 5:BVMW 是德国最大的、政治上独立的、跨行业的中小型企业联合会。在我们的中 小型企业联盟框架内,我们代表了超过 32 家中小型企业协会,共有超过 96 万名的成员。我们致力于每一个人的利益,并且共同增强您的利益。“连接理念“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将您与合适的人连接起来,并积极发起与德国和欧盟高级别政治家的思想和经验交流。同时,我们在组织和内容上都是一个权能和服务集群。比如我们有教育联盟、 非洲中小企业联盟、中小企业 4.0—能力中心或者数据技巧项目、德国经济数据和数字化中心等,以上只不过是其中的几个例子。在经济特区和经济扶持手段的支持下,我们联合会正在中国稳步发展。
Stiftung Deutsche und Chinesische Kultur
Potsdamer Str. 7, 10785 Berlin, Deutschland
Telefon:+49 030 2593 5270
Telefax:+49 030 2593 5279
E-Mail:info@decn-stiftung.de
www.decn-stiftung.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