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克里斯托弗大街游行(CSD)盛大收场,呼吁LGBTI友好的柏林骄傲周(Berlin Pride)也落下帷幕。柏林开放而自由的氛围、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以及城市自身的同性恋历史和酒吧文化使柏林成为最受同性恋欢迎的城市之一。柏林前市长克劳斯·沃维莱特(在任期2001-2014)便是屈指可数的公开承认自己同性恋身份的德国政治家之一。
全欧洲同性恋人数最多的国家
不仅在柏林,德国对于LGBTI大多持友好态度。根据2016年由柏林戴利亚研究所的全欧洲范围内实施的调查研究显示,在11754个受访人群里,全欧洲有6%的人被鉴定为LGBTI群体。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德国有高达7.4%的受访者鉴定为LGBTI的群体。同年,在一个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超过2500多的德国人里有只有86%的男性和82%的女性被鉴定为异性恋。
尽管如此,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里,德国的LGBTI群体也一样经历了曲折的斗争。
德国——同性恋运动开拓者的诞生地
同性恋的历史和形成可以追溯到18世纪,1750年到1850年是德国文化历史和文学著作里被誉为“友谊的年代”。在18世纪,友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社会的价值。 尤其受到古希腊文化和文学的影响, 男人之间的友谊被置于与男女关系同等的地位。其中,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男性之间的友谊高于男女关系,并且能够达到精神和感官上的境界。男人之间崇高的充满激情的友谊也出现在德国文学家如弗里德里希·席勒和弗里德里希·尼采的著作中。
19世纪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家庭和婚姻的重视使得同性之间的关系得到了重新的认识。自1870年起,同性关系也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医学界的专家就这方面的定义和概念纷纷发表看法,有些将同性恋行为作为与生俱来的第三种性对待,其他则将同性恋定义为一种心理疾病。
近代欧洲第一个公开承认自己的同性恋性取向的德国法律工作者是卡尔·亨利希·乌尔利克斯,他将男同性恋解释为一种灵魂游荡(Seelenwanderung)的状态,意为女性灵魂存在于男性的躯体里。因此同性恋者除了身体构造外,性取向和心智是女性的。他认为同性恋是与生俱来,因此没有违背自然规律,不得被法律惩罚。他写的20多份为同性恋辩护的科普手册加深了众多同性恋人士对自己性取向的认知,并深深影响了同性恋运动的发展进程。
德国刑事法第175条
1897年,历史上第一个为同性恋和变性者辩护权利的科学人道主义委员会(Wissenschaftlich-humanitäres Komitee)在德国性学家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的领导下在柏林成立。该委员会的成立目的是为了废除极具争议性的惩罚同性恋者的德国刑法第175条。传统意识里,男性之间的性行为是被认为是违反自然规律的罪華深重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175条的规定,应对违法者处监禁刑或剥夺公权。
该刑法条款于1871年5月15日在德意志帝国时期颁布,直到1994年才被正式废除。在这一百多年内,该刑法条款被无数次申诉,却一直没有受到政界的重视,申诉一再被推迟和无视。在马格努斯·赫希菲尔德等人的影响下,1929年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德国共产党以及德国社会民主党投票通过后,该项罪名被废除。然而在纳粹党的统治下,德国不但再次施行刑法第175条,还将定罪范围扩大,导致5万到15万名男同性恋者被关入集中营。
德国的同性恋者多年受到压追,一直到德国统一后的1994年,刑法第175条才被废除。长达123年的噩梦终于结束,多年来的努力和斗争有了回报。2017年,同性恋婚礼在德国的合法化宣告了同性恋群体难得的平等权利。有了社会的支持和保障,更多的同性恋者能够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公开对同性恋开放的场所和活动在德国其他城市也日益普及。
Stiftung Deutsche und Chinesische Kultur
Potsdamer Str. 7, 10785 Berlin, Deutschland
Telefon:+49 030 2593 5270
Telefax:+49 030 2593 5279
E-Mail:info@decn-stiftung.de
www.decn-stiftung.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