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由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 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制作,江苏大剧院、江苏省演艺集团出品,年轻导演周沫指导,唐建平作曲,周可编剧的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在柏林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家剧院(Staatsoper)展开欧洲巡演。
该剧以歌剧的形式讲述了二战期间,时任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业务代表约翰·拉贝、长期居住在南京的国际友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院长明妮·魏特利女士、美国传教士约翰·马吉,美国医生罗伯特·威尔斯等国际友人共同建立的南京安全区,保护中国平民的故事。
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在欧美并不为人熟知,创作方选择了建立安全区的国际友人和被战火蹂躏的无辜平民视角,讲述历史现场。作为那段中国历史的亲历者和见证者,以约翰·拉贝为代表的几位国际友人对史实的观察和讲述, 对日本人的残酷杀戮的谴责,以及他们对南京民众深深的同情和对南京城深厚的感情对欧洲观众更具有感染力。另外,歌剧通过典型人物的境遇表达平民在战乱中的不安、惊慌、绝望。小男孩回忆他妈妈和弟弟被刺伤的场面: 年幼的他不得不直面死亡的冲击,承受骨肉离散的无助和绝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李秀英与她没有保住的肚子里的胎儿的生死离别,催人泪下。战争中平民的悲惨和几位希望通过自己的特殊身份救助中国平民的国际友人在当时经历的困境,展示出战争劫难对人类的无差别性,令人深思。而困境之下,跨越民族和种族的各方民众的抗争,对和平的期待和不懈追求令人震撼。
歌剧的艺术魅力也征服了古典音乐之都的观众。唐建平的配乐渲染了整个歌剧悲壮的气氛,谱写了一首安慰亡者和受害者心灵和歌颂和平战争的安魂曲。作曲受西方音乐的影响,巴赫的C小调帕萨卡利卡与赋格(Passa-caglia and Fugue in C Moll) 贯穿全剧,若隐若现,此伏彼起地衬托出全剧的感情色彩。虽然整剧中没有直接表现战争时暴力血腥的场景,但是舞美却将战争场景展现得非常逼真,通过精致的细节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历史图片和舞台场景互相呼应,观众瞬间被带进枪林弹雨,硝烟弥漫,血泪横飞的战争场景。值得一提的是,全剧用中文演唱,包括饰演几位国际友人的外国歌唱家,也都用中文字正腔圆地演唱中国故事。
这次《拉贝日记》在主角拉贝的故乡上演,受到了德国各大主流媒体和中国驻德使馆的关注,首演当晚座无虚席。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约翰·拉贝的孙子托马斯·拉贝都来到现场观看。托马斯·拉贝深受感动,表示他对歌剧的肯定,尤其是对自己祖父的人物刻画和内心独白,他强调重述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在德国重述拉贝的故事确实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方面是唤醒人们对这段中国重要而悲痛的历史篇章的回忆,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德国人对拉贝的认识,从国际视角来讲述一位德国英雄在中国的故事,加深中德的友谊。
7月3日和4日柏林的演出之后,《拉贝日记》还将会在汉堡和奥地利演出5场,用艺术的形式传播一段感人的历史,感染更多的人。
在中国被歌颂,在德国被遗忘的英雄
这位在南京拯救了2万多中国人的德国人,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德国西门子公司经理,却因为他的义举而成了国民英雄。1882年出生在汉堡德国商人的约 翰·拉贝,1908年受西门子公司的邀请来到中国任职。1931年开始担任西门子在南京的业务代表。1937年日军侵占南 京并对城内平民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拉贝为了保护在西门子工作的600多名中国员工,在家里的院子里立起纳粹国旗,划出了安全区,防止空军的袭击。亲眼目睹日军对中国平民的杀戮,让他痛心不已。战乱之下,在被公司调回德国之际,拉贝放弃了回德国的机会,选择留下来保护更多的中国平民。
拉贝借着日本和德国同为同盟国的关系,利用作为德国人和纳粹党员的身份优势得到了日方的批准,与在南京居住的国际友人一同在南京建立国际安全区。1937到1938年期间,安全区庇护了2万余人。记录着他亲身经历的日记本,是记载南京大屠杀惨案最具体、最完整的史证之一。
令人意外的是,在约翰·拉贝的故乡德国,人们对拉贝事迹知之甚少。
1938年拉贝回到柏林后,想方设法联系了希特勒,向他求助。在中国生活了30余年的他根据当时德国报纸对国家元首希特勒的宣传,深信他在了解日军在中国实施暴行的铁证之后不会无动于衷,会采取行动拯救中国人。谁知,他却被视为“中国人的内奸”。二战结束后也因他曾私自联系希特勒被国家秘密警察逮捕,美国传道士马吉拍摄的日军在南京暴行的证据也被没收。战后,柏林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拉贝也因为前纳粹党员的身份而难以找到工作,先后被英国和苏联逮捕。最终因他在南京的人道义举使得他能够脱离前纳粹党员的身份,并在西门子公司担任翻译的工作,并得到南京政府的资助。1950年,拉贝在柏林的家中去世。拉贝的故事一直无人知晓,直到60年后,1996年美籍华人作家张纯如发现了《拉贝日记》,拉贝的事迹才得以重见天日。▲
Stiftung Deutsche und Chinesische Kultur
Potsdamer Str. 7, 10785 Berlin, Deutschland
Telefon:+49 030 2593 5270
Telefax:+49 030 2593 5279
E-Mail:info@decn-stiftung.de
www.decn-stiftung.de